1.2癥狀特征
潛伏期為4~6天。病豬初期精神沉郁,在眼睛周圍、耳部、面頰、鼻、背腹部皮膚以及肛門周圍等無被毛處皮膚出現(xiàn)紅斑,并發(fā)生3~4毫米大小的微黃水皰,水皰破裂后,滲出清亮的漿液或粘液。由于滲出物和潰瘍使塵埃、皮屑和垢物凝集成龜背樣的痂塊,并發(fā)出難聞的氣味。常于24~48小時蔓延至全身。病仔豬不吃乳、不食、體溫升高,脫水,消瘦,3~5天內死亡。大豬發(fā)病多呈局限性病灶,常無全身癥狀。
1.3病理變化
死亡仔豬尸體消瘦,皮膚增厚,嚴重脫水,剝除皮膚痂皮可見暗紅色創(chuàng)面。眼瞼水腫,淋巴結腫大或水腫。腎的髓質切面中可見尿酸鹽結晶,出現(xiàn)腎炎癥候。輸尿管腫大,腎囊腫。其它內臟多無明顯病變。若繼發(fā)感染時病變即為復雜。
1.4 實驗室診斷
1.4.1 鏡檢 取病變部的滲出物或滲出血,死亡豬的肝、脾等涂片,革蘭氏染色后鏡檢,可見圓形單個或成對的葡萄串狀的革蘭氏陽性球狀菌,即為葡萄球菌。
1.4.2 取病料接種于綿羊血平板、麥康凱平板和普通瓊脂平板上,37℃溫箱培養(yǎng)24小時,可見麥康凱平板上不生長菌,綿羊血平板上生長,普通瓊脂平板上生長出單一菌落,為圓形隆起、溫潤、邊緣整齊、灰白色、不透明的菌落。將單一菌落涂片,革蘭氏染色鏡檢,可見陽性球菌,并進行生化特性鑒定。
一般根據(jù)發(fā)病情況、臨床特征及病理變化即可作出診斷,必要時才進行實驗室檢查。
2.防治措施
2.1預防措施
2.1.1仔豬出生后要用清潔干凈的毛巾或紗布將口、鼻及皮膚上的粘液擦洗干凈,產(chǎn)床與保溫箱嚴格消毒,防止仔豬發(fā)生外傷。
2.1.2產(chǎn)房實行全進全出,母豬上產(chǎn)床之前,產(chǎn)房要徹底清掃干凈,并用衛(wèi)康或強力消毒靈消毒3次,空舍2天后進入母豬待產(chǎn)。
2.1.3 母豬進產(chǎn)房前要用40℃溫水沖洗體表,并帶豬消毒,然后再上產(chǎn)床待產(chǎn)。
2.1.4 避免仔豬發(fā)生外傷,如仔豬斷臍、剪牙、斷尾、去勢、打針等一定要用碘酊消毒,防止感染病菌。
2.1.5加強對仔豬的飼養(yǎng)管理,搞好豬舍和產(chǎn)床上的衛(wèi)生,保持豬舍干凈、干燥,空氣新鮮,清除污物與污水,定期消毒,消滅傳染源,可防止本病的發(fā)生。
2.1.6 藥物保健
方案1:仔豬出生1~2日齡,每頭用副豬清(含有細菌素和免疫細胞因子)2克兌水10毫升稀釋后口服,每日1次,連用2次,可有效的提高免疫力,預防仔豬拉稀和多種細菌感染。
方案2:7日齡仔豬開食后,可用抗菌肽50克拌料200公斤,連續(xù)飼喂仔豬12天,可預防多種細菌病的感染,并能提高免疫力。
2.2 治療方法
2.2.1氨芐青霉素0.5克肌注,每日2次,連用4天。
2.2.2板藍根注射液(每公斤體重0.1毫升)加頭孢噻呋鈉(每公斤體重5毫克),混合肌注,每日1次,連用4次。
2.2.3丁胺卡那、氧氟沙星、恩諾沙星和強力霉素等也可用于治療。
2.2.4 強力霉素100克、溶菌酶200克,板藍根粉500克,拌入1000公斤料中,連續(xù)飼喂仔豬12天。
2.4.5嚴重者口服補液鹽和葡萄糖水加排疫肽,每天口服2次,連用3天。防止脫水,調節(jié)水鹽平衡,提高免疫力。
2.4.6體表病變部用0.2%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患部,然后再噴霧碘伏溶液,每日2次,連用3天。